检验项目查询系统

红斑狼疮细胞

简介

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内的红斑狼疮因子,是一种抗核蛋白的免疫球蛋白G(IgG)抗体,它作用于细胞膜,使得细胞膜受损,并使细胞核胀大形成一种均匀无结构的圆形烟雾状物质,这种物质被多形核白细胞吞噬后,形成红斑狼疮细胞。检测血液中有无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吞噬均匀体的现象,即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诊断。

参考区间

脱纤维法、血块法:阴性

临床意义

1. 未经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LE细胞阳性率为70%~90%,其活动期较缓解期阳性率高。
2.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、硬皮病、结节性动脉炎、活动性肝炎、白血病、恶性贫血等也可偶见LE细胞。
3. 未找到狼疮细胞,并不能排除红斑狼疮,应进一步做其他有关免疫学检查。

注意事项

(1)应在进行激素治疗之前进行检查(因为红斑狼疮患者经激素治疗后,红斑狼疮细胞可减少或转阴),抽取血标本后,立即送检,并注意样本保温。
(2)服用肼取嗪、盐酸普鲁卡因酰胺、甲基多巴等药物后,可造成检查结果的假阳性。
(3)必要时,可进一步用免疫荧光法监测抗核抗体。
检查前:
①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、高蛋白食物,避免大量饮酒。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。
②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,应开始禁食12小时,以免影响检测结果。
③抽血时应放松心情,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,增加采血的困难。
检查后:
①抽血后,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-5分钟,进行止血。注意:不要揉,以免造成皮下血肿。
②按压时间应充分。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,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。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,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,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。因此按压时间长些,才能完全止血。如有出血倾向,更应延长按压时间。
③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:头晕、眼花、乏力等应立即平卧、饮少量糖水,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。
④若局部出现淤血,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,可促进吸收。
温馨提示

网站搭建中,参考《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》、《临床生物化学、微生物、免疫学、血液学、寄生虫学检验第5版》、《临床常用检验项目风险管理指导手册》、GB或卫生行业标准、网络资源等。如有侵权或建议,请点击检验之声留言,我们会持续更新完善,与大家共建检验医学行业学习平台!